前几天点自家外卖,门一开,送餐小哥有点眼熟。
他迅速递过外卖并说了句“祝您用餐愉快”,末了要走时却又转回身,“他家两掺好吃,你下次可以试试。”
我这才想起,他就是那个经常下午三四点才进店吃饭,爱点两掺肉夹馍的小伙。
只不过,之前他是培训老师。
根据美团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有单骑手人数为292.5万人,2021年激增至527万,注册人数接近1000万。
这里不知有多少人和小伙儿一样,是曾经的教培人。
其实也不光教培,房产、汽车、进出口、旅游、运输、电影院......很多行业都在疫情和地缘冲突的双重打击下变得不确定,而上一次人类社会上发生类似情况,还是在一战。
不过话说回来,总不能让所有人都去送外卖,如何在长久不确定中,找到相对确定的生存之道,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知道近年来大热的人工智能吧。
小到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大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到处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是赋予机器自主思考的能力吗?
不是的。
诺奖得主Thomas J. Sargent用一句话解释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就是从众多不确定答案中,通过数据比对,找出相对确定的答案。
你想毕业后赚大钱,但面前有一百个专业,你不知道选哪个。
好,人工智能(统计学)可以帮你选。
它通过搜集统计历年毕业生的个人条件和纳税情况,选出一个既匹配你的个人条件,又保证赚钱落脚点的专业。
人工智能(统计学),就是在不确定中找到相对确定,最大概率保证你达到目标。
那么,在经济活动中,有没有这种相对确定的营生呢?
有的。
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143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其中,餐饮收入额 46895 亿元,增长 18.6%。
全国经济什么情况,评论维度很多,不好确定,但餐饮同比增长超过大盘十个点,这就是相对确定。
所以,餐饮相对其他很多行业来说,仍然是一门相对确定的生意。
到这还没完,还可以再深入细分。
根据美团发布的行业数据,2021年餐饮品类门店数占比分布中,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达 46.8%。
也就是说,中国的餐饮门店,每两家中就有一家是小吃快餐店,市场巨大。
占比即概率,概率即统计。
所以,相对其他业态,小吃快餐,是一个相对确定的业态。
至于为什么小吃快餐这么强势,其实不难理解。
小吃快餐多是刚需,越是刚需,就越能在逆势的时候凸显出来。
因为在不确定时期,刚需小吃快餐不但需求依旧,还可能会因为其他餐饮品类的消失或个人消费降级变得需求更加旺盛。
细分到业态之后,便是品类了。
小吃快餐品类众多,盖饭、拉面、麻辣烫、米粉、蒸包、肉夹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小吃种类约有4000余种。
这4000多个品类中,有更加相对确定的品类吗?
有的。
那就要从食用历史、分布范围两个维度选。
品类历史越悠久,生命力越强。
分布范围越广,品类普适性越强。
△硕爷特色两掺肉夹馍,肉夹馍起源于战国,全国各地均有出现
这么筛选下来,那些收割流量的网红小吃或者过于地方性的品类就会被筛掉。
剩余的,可以再从创新性、供应链、品牌力等等方面选。
相对确定越多,赢面越大。
最后
有人把成败、输赢归结为运气。
但在退潮时出海,一定比涨潮时省劲。
在不确定中找到相对确定,一方面需要我们意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相信客观统计;另一方面,未来之所以称为未来,就是因为它永远存在机会,用相对确定稳住当下,找准属于自己的机会,理性思考,终将有满意的收获。